NTU568 紅麴菌株研究成果 -- 抗發炎
正在加載......
Top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抗發炎    HOME > NTU 568紅麴菌株研究成果 > 預防及改善阿茲海默症

發炎反應─常見文明病的始作俑者
        發炎是人體正常的防禦反應是為了對抗外來病原菌而產生的保護機制,以前認為與生活習慣有關的文明病,像是心肌梗塞、糖尿病、阿茲海默氏症、癌症、過敏性及自體免疫疾病等,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都跟慢性發炎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當細菌或病毒穿越了第一道防線 (皮膚、黏膜等) 進入人體內部時,免疫系統的哨兵肥胖細胞便會觸動警鈴,釋放組織胺,通知身體其他部分有外來的侵略者,並且啟動防禦機制,讓免疫系統把鎮暴部隊 (白血球) 送到戰場,與入侵的外敵展開一場廝殺!這就是發炎反應,常見的紅腫熱痛便是這些防禦性物質造成的局部不舒服的感覺。

發炎反應與各種疾病的關係

阿茲海默氏症
        這種引起失智的症狀也是腦部的發炎反應引起的。人類老化後澱粉樣蛋白前驅蛋白被酵素切割後產生的新片段,叫做 β 類澱粉樣蛋白。過量的蛋白質很容易聚集形成沉積物,在組織切片上可以看到斑塊的存在,這些沉積物會促使神經膠質細胞號召更多免疫細胞來攻擊,使得腦細胞死亡,特別是會影響到前腦基底及海馬迴區域。臨床研究也發現,常服用抗發炎藥物的人比沒有服用的人較不易得到阿茲海默氏症,也間接證實發炎反應在阿茲海默氏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中的動脈粥樣化小硬塊破裂,造成血栓並使末端心肌缺氧壞死,它的發生原因跟發炎有密切關係。因為膽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會被內皮細胞氧化,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一旦進入血管的內膜中,會被認為是外來的侵略者而引發免疫反應。
        血液中單核球接受到訊號後會附著到血管壁上,進而穿越血管內膜分化成巨噬細胞,這種巨噬細胞由於外觀像一堆泡泡,又叫泡沫細胞。聚集的泡沫細胞會形成纖維斑,也會分泌親發炎性的細胞激素,吸引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細胞形成纖維帽的結構,最後纖維帽也因為發炎反應的持續進行而變脆弱。如果發生破裂,血中的凝固因子就會在破裂處凝血產生血栓。血栓會阻斷心肌的血流,造成心肌梗塞,如果這種栓塞發生在腦部,就會導致中風。因此,血管壁上的慢性發炎反應竟是加速動脈硬化的催化劑!

糖尿病
        肥胖是因為體脂肪過多,而由肥胖引起的第二型糖尿病與發炎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尤以蘋果形身材的危險性較高。因為這樣身材的人脂肪易囤積在肝、腎等腹部的地方,這些內臟細胞的脂肪因為代謝旺盛,會把儲存在細胞內的花生四烯酸釋放到全身,成為製造親發炎性物質的原料,因而造成慢性發炎。脂肪細胞也會釋放其他的發炎物質,像是白細胞介素-6 或腫瘤壞死因子,加速全身性的發炎。白細胞介素-6 會妨礙細胞攝取葡萄糖,也就是會降低胰島素的功能,讓細胞無法有效利用血中的胰島素,因此胰臟會分泌更多胰島素,但還是無法讓肝臟細胞吸收葡萄糖,這就是胰島素抵抗性。然而過多的胰島素也會增加親發炎性物質的產生,並使葡萄糖進入脂肪組織,增加體脂肪,造成更多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因此發炎反應與糖尿病的發生是息息相關的。

癌症
        曾有研究指出,約有百分之三十的癌症與慢性發炎或慢性感染有關。前面提過白血球在對抗外來病原菌時,會使用高氧化力的自由基,這種必殺技倆但會殺死外來入侵者,周遭的正常組織或細胞也常被波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 DNA 一旦受損,基因發生突變,細胞的生長與分化就會受到影響。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基因中產生突變,染色體的穩定度也會受到影響,形成惡性腫瘤的機會就大增!由於慢性發炎是經年累月地刺激正常細胞,染色體的變異也一直在累積,最後就導致癌症。例如肝的慢性發炎變成肝癌,就是免疫系統的攻擊所造成的;子宮頸癌也是體內為了對抗人類乳突病毒的發炎反應所引起的;胃液逆流造成食道發炎也容易產生食道癌。前面講的親發炎性二十碳酸,本身不僅可促進癌細胞的生長,也會幫助癌細胞的轉移。因此,理論上如果能夠阻斷製造親發炎性二十碳酸的第二環氧化酵素,就可以明顯地抑制癌細胞。

紅麴抗慢性發炎的機制
        紅麴發酵產物中黃色素的免疫調節功能於 1999 年由 Martínková 等人所提出,主要的功效物質為部分紅麴中獨有的黃色色素 monascin 及 ankaflavin,可調節免疫反應消除過度的慢性發炎 (Martínková et al., 1999)。Akihisa 於 2005 年提出此種紅麴色素抗慢性發炎的機制是透過抑制一氧化氮給予者持續產生具高氧化壓力的一氧化氮來達到抗慢性發炎 (Akihisa et al., 2005a),同年也提出 monascin 可抑制高氧化壓力物質及紫外線 B 引起的慢性發炎皮膚癌 (Akihisa et al., 2005b);Su 也於 2005 年提出 ankaflavin 可毒殺肝癌細胞及肺腺癌細胞,且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作用機制非物理化學性的非選擇性毒殺,而是選擇性的生物性毒殺,使不正常細胞自體分解死亡 (Su et al., 2005)。

討論區 友善列印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